皮质类固醇激素被用于治疗炎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然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对 新冠肺炎(COVID-19)是否在临床上有效,仍是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
最近发表的许多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皮质类固醇 地塞米松或 氢化可的松可降低新冠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对新冠重症患者具有有益作用。
在系统回顾了7项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标准疗法的随机临床试验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新冠肺炎的最新指南。指南建议 对新冠重症患者进行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而非重症患者则不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但是,目前的问题在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新冠重症患者, 这就导致了有时候无法确定一个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激素治疗。
考虑到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因此, 开发客观、实用和可靠的临床参数,以识别到底哪些新冠患者能从激素疗法中获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021年1月5日, Cell Metabolism杂志提前上线了武汉大学 李红良等团队的题为: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etermines clinic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通过对湖北省21家医院的 12862例新冠病例的分析发现,入院时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6.11的患者,死亡率较高。更重要的是, 在这些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降低60天内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相反, 入院时NLR≤6.11或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并未降低他们的死亡率,激素疗法反而增加了高血糖症和感染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冠患者入院时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6.11的患者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从而使他们从中获益,因此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可作为新冠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激素疗法的判断标准。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几乎唯一明确可以降低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的药物,然而,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会导致许多副作用,因此,FDA的治疗指南里不建议给非重症患者使用。 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能够区分新冠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
为了找到一个 客观、实用和可靠的临床参数,以识别到底哪些新冠患者能从激素疗法从获益,研究团队对 对湖北省21家医院的12862例新冠病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入院时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6.11的患者,死亡率较高。更重要的是, 在这些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降低60天内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相反, 入院时NLR≤6.11或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并未降低他们的死亡率,激素疗法反而增加了高血糖症和感染风险。
这说明入院时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6.11的新冠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从而使他们从中获益,因此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可作为新冠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激素疗法的判断标准。
该论文的模式图用漫画的形式,非常形象的描述了研究结论:
感染新冠就像一栋失火的大楼,当患者的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6.11时,此时病毒在体内还比较温和,无需动用激素疗法, 就像位于大楼底层的人们,面临的火势不大,可以通过消防云梯,以及从大楼窗子爬下。
而当 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6.11时,此时病毒在体内已经爆发,需要动用激素疗法,就像火势已猛,下楼的通道已经走不了了,只能动用直升机空中救援。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1.01.002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